制造业是苏州的优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二。制造业中的装备制造是苏州最大的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苏州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6910.4亿元,同比增长9.3%。在此之前,苏州的装备制造业始终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2022年产业规模达13777.4 亿元,同比增长7.9%;预计2023全年突破14000亿元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完备的产业链体系,是苏州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的底气所在。那么,“制造装备的装备”——工业母机产业,在苏州的发展状况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工业母机也叫做“机床”,指的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为装备制造业提供生产设备,是一切制造业的基础。作为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石,工业母机处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技术发展水平必然的联系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2022年,苏州全市集成化装备制造规模以上工业公司133家,实现产值570亿元、同比增长37.4%;全市工业母机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公司458家,实现产值896亿元、同比增长10.1%。
在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拥有战略性地位和作用的集成化装备制造和工业母机产业将走怎样的前进之路?7月25日,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主持召开集成化装备制造和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传递出鲜明信号:发挥苏州产业优势,大力推进集成化装备制造和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赛迪顾问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连续13年稳居世界最大机床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其中2021年我国数字控制机床产业规模全球领先,占全球总体比例为35.1%,超过日本及德国的占比总和。
工业母机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焦点,国外品牌正对国产品牌形成“夹击之势”。美、德、日等工业强国纷纷将工业母机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日本马扎克、德国德玛吉、哈默、美国哈斯等国外品牌一直占据国内高端工业母机市场的主导地位。我国虽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母机产业链,但在共性基础和关键零部件领域与日、德、美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一方面,我国高端工业母机产品的基础材料、传动部件和功能部件等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品牌市场竞争力不足;另一方面,我国高档数控系统、人才知识储备等软性条件不足。
工业母机产业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基础,2021年8月,国资委将工业母机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放在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首位,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以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工业母机产业涉及的产业链更深,行业面更广,可为整个工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进行相对有效支撑,确保重点产业链环节的安全稳定和自主可控。
但纵观未来,中国工业母机亦正迎来发展良机。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推动制造强国战略的新举措,将从组织、创新、协同、生态等多维度逐步优化,工业母机相关专业化产业集群的推进势在必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RCEP等多边机制持续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工业母机将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合作共赢,产品稳定性、供货能力、性价比、售后服务、品牌影响力等全方位提升;工业元宇宙、数字孪生等虚拟加工场景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工业母机发展提供机遇,产业链协同模式业态不断创新。
在经济、区位、资源等方面,苏州均具备发展工业母机的比较优势。2022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高达4.36万亿元,拥有 35 个工业大类、171个工业中类和 505 个工业小类,苏州人才总量超370万,高层次人才总量超38万。苏州经济规模雄厚、地理区位独特、制造业产业链完整、创新集群集聚显著,拥有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市场规模、资源要素、产业配套等方面优势。
根据赛迪顾问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江苏省数字控制机床产业规模达到 783.0 亿元,占比为21.8%,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苏州市数字控制机床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在相城区、高新区、昆山市、太仓市等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数字控制机床、电加工机床、电火花成型、(快、慢)线切割机床等领域在全国范围处于明显优势地位。
依托底盘扎实的制造业优势,苏州正探索确立集成化装备制造和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创新路径。这条工业母机产业崛起之路要怎么走?曹路宝在专题会上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要坚持高端化发展,从关键技术入手,瞄准产业链、供应链核心领域集中发力、加快突破,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母机、集成化装备融合发展,创造更多新模式新产品;
要强化集群式创新,大力推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鼓励上市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快发展壮大,打造更多有规模、有影响的生态型企业;
引导更多专业互助基金、领先研发机构和高校团队参与,在产业布局上加强空间集聚,形成资源更集中、目标更精准、协作更紧密、转化更高效的创新模式。
紧抓产业链核心领域集中发力,进行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是工业母机产业高水平发展的战略支撑。其中,刀具行业是工业母机产业的“最后的一环”,被称为是“工业母机的牙齿”,再坚硬的材料,都要靠刀具把它“啃”成需要的形状和精度。刀具对于助推工业母机的效能、性价比乃至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增长,都至关重要。苏州富莱克精密工具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提供CNC加工硬质合金刀具一站式方案。为了让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富莱克最初采用的是国际通用标准,通过近20年的技术积累,富莱克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高于国际标准的非标刀具技术参数;同时,富莱克和苏州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通过大学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不断地去优化这些技术参数和制造工艺,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如今,苏州在推进集成化装备和工业母机的数字化转型方面已经取得诸多进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层次地融合,实现智能预警、实时监测等功能;工业元宇宙、数字孪生等虚拟加工场景下不断产生新的产品和服务;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层次地融合,金融、技术孵化、人才教育培训、物流等一站式供应链平台、数字化产品对接供需平台等新型工业服务平台不断迭代、融合。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无一不涉及大数据的收集和使用。那么“数”从何来,“数”为何用?——“数”从机床来,“数”为机床用。工业母机产业的数字化发展需要这样的第三方载体或平台:能行业性地提供从数据采集、数据清洗到提升价值的规范化服务,团结产业上下游成千数万家企业,构建庞大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最终能用来国家进行宏观管理决策和公司进行更精益和精密生产。
关于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圈,苏州已经摸索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全国率先提出“工业超市”连锁概念的企业——位于苏州相城区的仕泰隆工业服务中心依托20余年的行业经验,自主研发出“飞象云平台”,其通过创新研发的设备数据采集器和VMES可视化生产管理系统,为金属加工行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该平台通过 “硬件 + 软件” 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轻量化设计及嵌入式算法的高速迭代,打造了一套 “PLC 体外平行数字仿生系统”,大幅度的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成本,可快速提高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率。
就如公司制作流水线是由包括机床在内的成百上千组件精密构成、环环相扣一样,成千数万家企业一同构建一个优质的全业型生态,所有企业在这个生态系统里相互依存、融合协同、共同繁荣,上下游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向心力,就是秉持“工匠精神”,专注于自己专业领域的探索创新和精益求精,而不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互“卷”和“纾痛”上。追求“生态美”——这是仕泰隆最底层的价值逻辑。
工业母机及相关配套常面临采购难、组装难问题。企业的一条流水线,是由若干台工业母机组成,一台机床往往需要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的机床配件来与之进行配套,这个采购量及其中的技术匹配,如果让每一家工厂或企业独立完成都是很困难的。面对这样的问题,集群化发展、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工业母机产业载体呼之欲出。
仕泰隆目前在昆山开发及运营的工业品交易中心,对标德国“汉诺威”,目标打造世界级工业母机创新集群。这里汇聚全球工业母机、机器人、检测设备、注塑冲压、3D打印、印刷半导体、夹具/量具、配件耗材等一线品牌,协同工业协会、工业媒体、工业会展、研院所、检验测试机构、金融、人才等服务机构打造“展示交易中心、科学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人才实训中心、产能共享中心、金融创新中心”,实现提升供应链服务效率、保障供应链供给安全、补强产业链闭环能力,同时支撑生态圈集中赋能。
资源更集中、目标更精准、协作更紧密、转化更高效的创新模式将工业母机的发展推向深航道,而打造更多的创新模式需要包括产业政策、资金等多个层面的系统化支持。
国家政策释放工业母机行业积极信号。《(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对工业母机,数字控制机床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提出了明确规划:到2025年,数控系统标准型、智能型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30%;主轴、丝杆、线轨等中高档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2022年底,国家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落户苏州。基金出资人除了出现江苏省国资属企业外,还出现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身影。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成立于2019年11月,自成立以来,国家制造业基金就锁定“工业母机”这一重大战略领域,形成了涵盖产业链上下游,从核心部件、主机产品到下游应用的投资图谱,已先后投资了国内多家“工业母机”龙头企业。
苏州作为国家级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落户城市,将深刻认识到工业母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抢抓机遇,加快汇聚产业人才,招引产业高质量发展载体,培育产业服务平台,打造产业地标,扛起国家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旗。